查看原文
其他

陶傑【715】胡金銓李翰祥合論

香港名嘴 2022-10-12

閱讀往期:(香港故事)李翰祥與張徹

閱讀往期:陶傑【714】歌神 Rediscovered


李翰祥和胡金銓是同一代知識份子,命運不同,而性格決定命運。


胡金銓對藝術有獻身般的執着,但不懂得電影終究是一盤生意,不是太懂得做人。李翰祥經過「國聯」之劫,終於知道電影是一盤生意,他很懂得做人,但卻不會理財。


「胡李」的比較,應該列入香港演藝學院電影系第一年的必修課,讓年輕人及早懂得:藝術風骨和激情,另一方面是人情世故和金錢。這兩者之間,矛盾在什麼地方,但又可在何處取得平衡。


這一套,就是人在世的全部哲學所在。千百樣知識,如川流入海,歸宗之處,學位都叫Ph D,亦即哲學。但在象牙塔裏鑽名詞的牛角尖沒有用,只會越鑽越酸。哲學是抽象思維學科,但若懂得應用在人際關係現實的最尖端處,就是成功人士的必然秘方。


胡金銓因一齣「龍門客棧」上了國際影展的神枱──在那時,華語片在全球基本上是一個笑話,但胡金銓的戲在國際影展得了一個技術獎,台港文化界吹捧過度,幾將胡大導與傅聰一級並列(哪知後來時勢轉型,西方世界更接受李安和郎朗),胡金銓應該知道,國語片觀眾,香港台灣加上南洋,師奶姨嬸觀眾最多只看「梁山伯與祝英台」凌波和樂蒂的臉孔,知識份子才兼看戲中的美術布景和道具。而電影拍出來,不是只給知識份子看的。


 胡金銓(左) 李翰祥(右)


法國電影例外,因為人家二百年前一場格,文化品味由貴族普及到中產階級和平民。法國人全民皆知識,所以法國電影沒有呂奇那一級,但國語片管你是美學大師何藩,進了邵氏,跨進門檻,也要低頭。


因為人類的文化,有高低之分;民族的質素,更有優劣之別。胡金銓若投胎jp,一生會開心得多,也不會如此鬱鬱而終。


胡金銓將華語片當做法國片或日本片來拍,就不通了。李翰祥懂得。胡金銓和李翰祥,雖然兩個都來到香港和台灣。


中國成語有「一時瑜亮」之說,而周瑜和諸葛亮如何比較?兩人的性格、際遇、修養,都是一門比較的學問。胡李都是上一代有才華的華人大導演,都有昇華為大師的潛質,但一個走藝術路線做不了黑澤明,另一個從商業通俗也成不了史匹堡。


為什麼?這才是一個社會的下一代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